股票行證券管理
股票行證券管理

興農評|央企種地妥當否

时间:2025-05-05 04:47:46来源:

興農評|央企種地妥當否,兴农糧食產量是评央金標準_南方+_南方plus

三農大小事,盡在興農評。兴农

日前,评央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鐵十四局”)通過競價獲得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山東華澳大地土地經營權。企种消息一出,地妥当否迅速引發眾多關注與熱議,粮食有人質疑其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产量借“種地”之名,金标實為套取農業補貼、兴农融資等;有人則認為,有實力的大企業種地,未嚐不是有意義的探索。

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,工商資本下鄉並非新鮮事,最後一地雞毛的情況也很常見。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周娟對此表示擔憂,很多國企央企“種地”不專業,虧得厲害仍在堅持,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,同時擠壓了整個農業體係各個環節社會主體的生存空間。

這其實是“誰來種地”的詰問。在把握“土地公有製性質不改變、耕地紅線不突破、農民利益不受損”這一底線的基礎上,實現糧食增產、確保端穩飯碗的“種地者”才是合格方。

中鐵十四局這次競價獲得的項目,地處黃河三角洲的頂點,總麵積14549.36畝,屬於濱海鹽堿地,主要種植作物為玉米、小麥和水稻。鹽堿地裏種植主糧作物,改良技術要求高,產量相對低,經濟效益較差。個體農戶或一般流轉戶無力對土地進行改良,隻能依靠央企的雄厚實力,充分挖掘鹽堿地的潛力。隻要土地改良成功,主糧作物大幅增產,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無疑是一件好事。

企業種地,忌與民爭利,更宜填補空白,至於填補得是否妥當,則要以糧食產量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。從目前的信息看,中鐵十四局的案例,企業填補了個體農戶或一般流轉戶的能力空白,不宜以“與民爭利”為由“棒殺”,但也不能因表麵的機械化、規模化大肆吹捧。目前,中鐵十四局已在競標地塊上種上了小麥,地種不種得好,需據來年收成判斷。現在,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。

作者:楊娉婧

版權聲明: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
編輯 方壯瑋

更多内容请点击【探索】专栏